學習、傳承中國書畫
各方都點贊 實訓有點難
新課標要求教學注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滲入,美術課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在學校教學中,除了必要的學習之外,還要實行實踐性教學。學生們通過教學課程的學習,參與藝術鑒賞等實踐活動,理解藝術精神,一方面弘揚中華文化藝術優秀傳統,提升文化認知,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另一方面促進跨文化交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分享世界各民族藝術,加深國際理解。藝術科目作為學科考核列入高中綜合素質評價中,也會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開始重視傳統藝術教育。
“無論是音樂還是書畫,藝術教育對孩子審美能力的培養、藝術修養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全面育人來說很有必要。中國書畫走進課堂,在讓學生了解中國書畫藝術的同時,了解書畫藝術承載著的中華文化的深厚內蘊。”市二中校長李喜明說,然而藝術教育不能只在口頭講藝術概論,講究的是動手能力,雖然學校儲備了一定的美術人才,會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還可以聘請專業老師授課,但缺乏配套的實訓設施,這不僅是南陽的問題,甚至對整個中西部地區的學校來說都是個難題。
今年1月17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標準,其中美術課程標準增設“中國書畫”,內容涉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經典作品欣賞及傳統畫論。中國書畫走進校園,傳統文化藝術融入日常教學。那么,在南陽學校與書畫界準備如何?
文化自信要從娃娃抓起
作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書畫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然而在信息化、快速化的時代,人們寫字陷入“寫不好—不想寫—不會寫”的惡性循環,繪畫藝術學習也是更多地追逐西方。“吳冠中老先生曾痛心疾首地感慨中國人文盲少藝盲多。作為中國人不了解自己的文化,該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墨語書畫院院長、著名書畫家李寶玉說,“中國書畫進入高中課標,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福,是讓傳統文化走進新時代的一項好舉措。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是人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丟掉傳統文化就丟掉了民族的根。”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慢慢貫穿校園教學中。2011年和2013年教育部先后出臺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和《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今年1月17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標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術課程標準增設“中國書畫”……
“文化自信包括藝術自信,藝術自信自然包含中國書畫藝術的自信。學校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領地,能幫助學生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理解和學習,有效地培養孩子們文化自信,樹立文化信仰。作為南陽書畫家也有義務有責任幫助更多的人學會欣賞中國書畫,傳承中國文化。”李寶玉說。
學書畫做新時代的中國人
在文化學者、著名書法家張兼維看來,中國書畫進入課堂,把傳統文化列入基礎教育的一部分,是借助書畫及其它一些傳統文化的學習和修煉,讓孩子做一名新時代中國人的重要修煉。
“中國夢和中國文化的復興需要很多中華文明的基本元素。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很重要的表達。”張兼維說,以書法為例,書法不僅傳承了記錄了漢字的構成,它還蘊含著中國人的世界觀、宇宙觀、自然觀以及生活觀、生命觀、價值觀、哲學觀等,當中國書法變成一種特殊的藝術時,它的各種書體又是中國人性、人情的不同風格的表達,“每一個中國孩子,是中國人的后代,通過教學的形式、自我訓練的形式,變成知識、人文和人生的修養,一種從根上從原始符號上對中國文化的認知。書法僅僅是個藥引子而已,它將溝通連接起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內容,使之進入到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美好的感情和情懷境界里。”
關于書畫教育問題,張兼維說,雖然現在能夠比較好地把書畫的技術、藝術和境界教給孩子的教育工作者不多,但時代有需要就一定會有一些書畫家和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書畫教育中,去探索、摸索這個時代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南陽晚報記者 陳菲菲 文/圖)